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 全面推进水利跨越发展 —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部部长 陈雷 (2012年1月30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中央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策部署,坚持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系统回顾2011年水利工作,全面总结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研究部署2012年水利重点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全力谱写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 国务院领导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回良玉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2011年水利工作成绩,对做好今年水利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对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寄予殷切期望,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之所以在广东召开,是因为广东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治水任务十分艰巨、水利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广东省委、省政府始终把水利摆在全省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亲自谋划水利改革发展蓝图,亲临水利一线检查指导工作;原省长黄华华同志、省长朱小丹同志、副省长刘昆同志等各位省领导也都高度重视、十分关心、大力支持水利。特别是在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方面,广东认识高、行动快、力度大、举措实、成效好、亮点多,省委、省政府7次召开水利综合性会议和专题会议,及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率先出台土地出让收益省级统筹办法,全面实施农田水利万宗工程、千宗治洪治涝保安工程、千里海堤加固达标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民生水利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广东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汪洋同志对开好会议作出重要指示,今天又在百忙之中亲临会议指导。小丹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全面介绍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工作进展情况,听后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对水利工作十分关心,有关负责同志专程莅临会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11年水利工作成效显著,“十二五”水利发展开局良好 2011年是水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中央先后出台1号文件、召开最高规格的水利工作会议,对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各级水利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十二五”水利改革发展取得良好开局,为实现全国粮食产量“八连增”、总产再创历史新高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水利支撑。 第一,防汛抗旱减灾成效显著。2011年我国旱涝交织、多灾连发。北方冬麦区、长江中下游和西南地区接连出现三次大范围严重干旱,全国有260多条江河发生超警以上洪水,钱塘江发生1955年以来的最大洪水,汉江上游、嘉陵江、黄河泾洛渭流域同时发生严重秋汛,先后有7个台风或热带风暴在我国登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超前部署、科学调度、有序应对,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精心组织、靠前指挥、全力抗灾,有关部门顾全大局、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广大军民携手并肩、顽强拼搏、团结奋战,夺取了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全面胜利。有效解决了旱区2055万群众因旱临时饮水困难,完成抗旱浇地3.2亿亩,抗旱减免粮食损失465亿公斤,大旱之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解救受洪水围困群众98万人次,转移安置受灾群众838万人次,全国大江大河堤防无一决口,大中型水库无一垮坝,洪涝灾害损失主要指标比1990年以来均值偏少4-8成,其中因灾死亡人数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低。 第二,水利薄弱环节建设明显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快推进,规划实施的434处大型灌区已有110处完成规划投资并销号。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2208万亩,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近1000万亩。启动第三批40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全国重点县达到1250个。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再掀高潮。5400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实施,4.1万座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面启动,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积极推进,对920条中小河流和81条主要支流、内陆河流及独流入海河流重要河段进行治理,开展两批1100个县级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启动实施西南重点水源工程近期建设规划。解决了6398万农村居民和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兑现了政府庄严承诺。 第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加快。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工程开工建设,长江中下游河势控制及重点河段崩岸治理深入开展,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稳步推进,洞庭湖、鄱阳湖近期治理项目加快实施。山西引黄入晋北干线、吉林引嫩入白全线通水,西藏旁多、贵州黔中、黄河海勃湾成功截流,海南红岭、河南河口村、云南小中甸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开工建设。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全面启动,小水电代燃料工程规模不断扩大,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项目启动实施,全年新增农村水电装机300万千瓦。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5.1万平方公里,实施坡改梯310万亩。塔里木河综合治理深入推进,黑河近期治理通过总体竣工验收,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近期目标基本实现,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综合规划启动实施,太湖流域水环境明显改善,水利风景区建设蓬勃发展。 第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迈开步伐。分流域、分省区控制指标分解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基本完成了25条跨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技术方案,严格实施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对高耗水服务业用水开展专项执法检查。编制完成《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二五”规划》,修订了火电、钢铁、纺织等高耗水行业用水定额,制定了生活用水器具强制性节水标准,宁夏作为第一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省级试点通过验收。《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公布了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深入开展水源地达标建设,启动全国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组织实施河北向北京、引黄济津济冀、引察济向应急调水,开展黄河、黑河水量调度、三峡水库向中下游补水以及引江济太、珠江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确保了重要城市和重点地区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 第五,水利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全国76%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实行城乡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模式不断创新,以县为单元的集中建设管理模式广泛应用。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继续深化,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补助机制初步建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各地新建、恢复乡镇或流域水利站1752个,中央财政扶持发展1200支县级抗旱服务队。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积极推进,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超额累进加价制度进一步推广。部省合作、行业合作广泛开展,水利部与10个省、自治区以及多家中央部委、金融机构、新闻单位签订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大水利援藏、援疆工作力度,认真做好水利移民工作,全面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第六,依法治水管水能力显著提升。全国抗旱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复,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以及全国重点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规划印发实施。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七大流域综合规划等多项重点规划进入协调报批阶段。修订后的《水土保持法》正式施行,首部流域综合性行政法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开展河湖管理、河道采砂、农村水电等专项执法检查,查处水事违法案件5万余起,调处水事纠纷8000余件,有力维护了良好水事秩序。全面启动“六五”普法,认真开展规范性文件和第六轮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稳步推进政务公开。水利部组织74个稽察组,完成了1320个项目总体核查和209个重点项目现场稽察工作。全面加强水利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水利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办理受到代表和委员的普遍好评。 第七,水文和水利科技支撑不断加强。水文站网体系和功能进一步完善,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全面实施,水利部水文情报预报中心挂牌成立,水文测报工作进一步加强。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可研得到批复,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前期工作扎实开展,全国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农村水利管理信息系统、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信息系统等投入运行。国家级水利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进展顺利,流域水循环模拟与调控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始建设,启动新一批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落实“十二五”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12项,引进国外先进实用水利技术50余项,推广转化先进水利科技成果近100项,发布水利技术标准64项,5项水利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水利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签署7项双边合作协议、协定和谅解备忘录,应邀参加联合国秘书长水与卫生顾问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和世界水理事会会员会议,举办第四届长江论坛,派出防洪专家组赴泰国协助抗洪,中国水利专家首次当选国际灌排委员会主席。国际河流工作全面加强。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清查登记工作圆满完成,填表上报工作全面展开。 第八,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扎实推进。隆重庆祝建党90周年,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组织广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和交流锻炼,全面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启动万名县市水利局长和万名乡镇水利站长培训计划。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水利惩防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建立水利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深入开展水利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积极推进水利审计免疫系统和水利行政审批网上监察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着力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年末水利部预算执行进度达到99.5%,确保了预算执行序时、均衡、安全和有效。成立水利部新闻宣传中心,建立水利部新闻宣传员制度,全方位加大了行业内外媒体宣传报道力度。水利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成果丰硕,22个单位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12个单位获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称号。编制并印发2011-2020年水文化建设规划纲要,水文化建设蓬勃发展,水利系统报刊出版单位改革继续深化。离退休干部工作进一步加强。工青妇、学会、协会等团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深入开展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来信来访明显减少。机关后勤服务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回顾一年来水利工作,我们获得了深刻启示。一是必须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方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二是必须自觉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集中力量加快推进民生水利发展,让水利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三是必须始终坚持尊重自然、人水和谐的理念,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四是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意识,全面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确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长受益。五是必须大力弘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着力破解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六是必须不断巩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的格局,凝聚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集中全社会力量办好水利。 水利工作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鼎力支持、合力推进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广大干群同心协力、团结治水的结果,也是各级水利部门、广大水利干部职工开拓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部,向长期关心支持水利工作的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长年奋战在水利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二、中央政策措施落实有力有效,全社会治水兴水热潮全面掀起 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指明了水利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描绘了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水利的重大政策举措,将水利提升到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关乎治国理政、现代化建设、民族振兴的高度。水利部高度重视中央战略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部署,及时制定分工和实施方案,积极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制定出台配套政策,全面启动加快水利改革、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推进水利现代化三类试点,切实加强跟踪督办和监督检查,努力营造大兴水利的良好氛围。中央有关部门以及金融机构将水利作为优先保障领域和重点支持对象,从财政、金融、税收、土地、价格、宣传等方面全方位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了治水兴水的强大合力。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2011年水利建设投资再创新高,落实资金3452亿元,其中中央水利投资1141亿元,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中央财政水利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落实资金459亿元,较上年增长71.2%;地方水利投资规模达到2311亿元,创历史新高。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全年新增水利建设贷款724亿元。水利建设基金筹集使用、水资源费使用管理、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建设项目占用补偿、农村供水用电价格调整、加强水利公益性宣传等17项政策文件颁布实施。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水利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贯彻落实的实施意见或决定,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政府召开了水利工作会议。各地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强、操作性好、含金量高的政策和措施,值得认真总结借鉴。 一是在加大公共财政水利投入方面提出了新目标。各地均提出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的目标,不少地方进一步明确了各级财政对水利投入的比重和增幅要求。如甘肃要求各级财政每年新增水利投入按新增财政收入的5%-10%提取;广西提出“十二五”期间财政预算用于水利的资金年均增幅超过10%,自治区本级预算内基建投资每年安排不少于12%用于重大水利项目前期经费和水利建设。一些地方结合实际提高土地出让收益计提比例,如黑龙江为10%-15%,山东为10%-20%,云南明确从土地出让总收入中提取5%用于农田水利;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了省级统筹办法,多数统筹比例为10%-50%。一些地方拓宽水利建设基金渠道,如江苏明确从征收的农业重点开发建设资金中提取60%用于水利工程建设。一些地方加大城市建设维护税提取力度,一些地区上调水资源费征收标准或扩大征收范围。 二是在落实金融支持水利政策方面呈现了新亮点。水利部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印发了金融支持水利建设的指导意见。各地制定出台了加大金融支持的具体措施,如辽宁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400亿元开发性金融贷款支持水利发展合作协议;西藏明确农村水利建设信贷资金享受“三农”优惠政策;山东提出各级小额贷款资金优先用于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一些地方还积极创新水利贷款模式,如重庆提出通过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等多种形式融资;广西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通过水利收益权质押贷款用于水利建设,给予优惠利率和延长贷款期限;陕西提出用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煤油气开采水土流失补偿费等收费权作为质押贷款。一些地方加大财政贴息力度,如江西明确对公益性水利项目参照中央基本建设贷款项目贴息标准给予支持,由工程所在地政府财政负责贴息,可以当地未来土地出让收益作为还本付息来源。 三是在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方面制定了新举措。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公司,河北、内蒙古、吉林、云南等地制定了扶持水利投融资平台公司的具体政策措施。一些地方拓展水利融资渠道,辽宁、江西、湖北、重庆等地发行债券筹集水利资金,广东、广西和宁夏的一些水利企业上市融资。各地还出台了一些吸引社会资金兴办水利的政策,如天津提出对企业购置专用节水设备的投资给予税额抵免;内蒙古提出非政府资金投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享受西部大开发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自治区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优惠政策;贵州提出对供水等有偿服务性项目,通过民营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政府适当给予补助;安徽鼓励企业投入资金用于城镇段中小河流治理,并给予政策优惠。 四是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各地结合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快开展“三条红线”和考核制度的落实工作。广东出台了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山东确定了全省及各市、县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指标,并划定三条“警戒线”,对达到警戒线的进行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北京提出以水定发展,市政府与各区县和用水大户签订用水责任书;河北提出建立水资源论证公众参与、后评估和责任追究制度;天津建立地表水、地下水价格联动机制,通过大幅度提高地下水资源费标准,遏制地下水超采;甘肃提出将深层承压水和超采区范围内的地下水取水许可审批权限上收一级管理。 五是在破解水利体制机制障碍方面迈出了新步伐。在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湖南制定《投资水利工程预选承包商名录管理办法》,健全水利建设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机制。在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安徽按照每个乡镇不少于10万元标准设立农田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专项资金,并纳入县级财政预算;浙江提出小型水利工程推广物业化管理、民间组织管理等模式,探索建立“以大带小、小小联合”的区域化集中管理模式;海南要求每个小型水库原则上都应配备专职管理人员,所需经费由市县财政负责。在推进水价改革方面,福建提出建立农业灌溉水费财政直补惠农机制。 六是在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方面实现了新突破。各地纷纷制定政策措施,为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黑龙江明确县级政府要恢复和建立乡镇水利站,实行垂直领导,人员与办公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辽宁、湖南、贵州、甘肃等地按规定核定乡镇水利管理机构人员编制,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安徽80%以上的农业乡镇设立了水利站;广东建立“宗宗工程有人管,镇镇都有水管所,村村都有水管员”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山西将县级抗旱服务组织承担公益性抗旱任务的人员和工作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 在看到水利改革发展喜人形势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地方政策措施细化实化不够,特别是在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等方面,缺乏硬指标硬措施,针对性和操作性还不够强。二是水利投资需求仍存在较大缺口,投资结构还不尽合理,部分地区中央补助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落实率较低。三是水利建设管理亟待加强,一些地方前期经费投入不足,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工程招标管理、质量监控、资金监管、项目验收等工作比较粗放。四是重建轻管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对工程后续管护和运行机制建设重视不够。五是水利社会管理较为薄弱,一些水利发展领域还存在立法空白,水行政执法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域岸线管理、水行政管理需要进一步强化。六是行业自身建设相对滞后,基层水利部门技术力量薄弱,管理和服务能力亟待增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迎难而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尽快加以解决。 三、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真抓实干推动水利跨越发展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总体很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但也要看到,国际形势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国内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我国粮食在实现历史罕见的“八连增”之后,面临着产量基数高、生产成本高、资源约束强等新形势。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各级水利部门要抓住用好水利改革发展战略机遇,推动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到实处,为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水利基础。 第一,立足推进科学发展,在搞好水利顶层设计上下功夫。治水兴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的艰巨任务,必须作好顶层设计,科学谋划水利工作总体思路、主攻方向、重点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推进,不断取得阶段性突破和进展。顶层设计要突出战略性,着眼保障国家安全认识水资源问题,立足经济社会全局看待水利工作,站在时代前列谋划水利发展,围绕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关系民生的紧迫任务,提出水利发展战略目标,研究制定兴水惠民的战略举措,全面提升水利对经济社会的支撑保障能力。顶层设计要注重系统性,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开发保护统一、治标治本兼顾,协调推进流域与区域、城市与农村、东中西部水利发展,统筹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促进水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顶层设计要体现创新性,不断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水利投融资体制、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水务管理体制、农田水利建设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水资源开发利用生态补偿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注重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二,不断完善治水思路,在转变水利发展方式上下功夫。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准确把握中央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和治水方略,积极践行并不断丰富完善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加快推动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要加快从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坚持科学防控、依法防控、综合防控,给洪水以出路,合理利用雨洪资源。要加快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坚持节水优先、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要加快从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向预防保护、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相结合转变,优化配置工程、生物和耕作措施,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要加快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为主向开发保护并重转变,更加注重水利建设中的生态保护和移民安置,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 第三,践行以人为本理念,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下功夫。民生水利是水利部门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近年来,各级水利部门集中力量办了很多事关国计民生的大事、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好事,推动民生水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赞誉。民生问题实质是发展问题,归根结底要靠发展来解决。要从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人民群众要求最迫切的突出问题入手,切实把民生优先原则落实到水利改革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在应对洪涝干旱灾害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最大程度保障受灾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饮水安全。在推进水利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作为优先领域,干成一批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好事实事。在加强水利管理过程中,要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关系,保障人民群众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保障、用水结构调整、水利移民安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在制定和出台各项水利政策措施过程中,要统筹考虑多方面的需求,注意倾听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声音,确保政策措施反映群众意愿、符合基层实际。 第四,落实治水兴水政策,在健全水利投入机制上下功夫。水利大发展需要资金大投入。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确保财政性资金对水利投入的总量和增幅都有明显提高,全面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近期,水利部和财政部将联合下发土地出让收益中央统筹使用管理办法,各地也要结合实际强化省级统筹,解决好土地出让收益与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不匹配的矛盾。要落实水利建设基金筹集和使用管理办法,没有出台实施细则的地方要尽快制定出台。要严格水资源费征收和使用管理,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提高地下水、高耗水行业、矿产资源开发等水资源费征收标准。要落实好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门即将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水利改革发展金融服务的意见,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融资渠道,积极发展BOT、TOT、BT等新型水利项目融资模式,支持符合条件的水利企业通过上市和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发展大型水利基础设施设备和中小农田水利灌溉系统融资租赁服务,进一步拓宽水利建设项目的抵押质押物范围和还款来源,充分发挥财政贴息资金对信贷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要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加快出台涉及水利用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水利。 第五,围绕保障粮食安全,在强化农田水利建设上下功夫。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必须始终把农田水利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要加快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大力发展有效灌溉面积,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要突出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通过分期分批建设,集中连片配套改造,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要因地制宜建设“五小水利”工程,全面实施山丘区小型水利设施恢复抢救工程,加大塘堰清淤力度,加快建设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大力发展集雨窖灌节水农业,不断改善山丘区农业生产条件。这里,我要特别强调,我国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十分突出,必须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一项根本性措施来抓。要以东北、西北、华北等区域为重点,积极推广管道输水、喷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型设施农业和旱作农业,确保“十二五”期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万亩,力争实现新增1亿亩的目标。要建立健全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加强量水设施建设,改进水费计收手段,抓好输水、灌水、用水过程各个环节的节水。要强化灌溉制度研究,推广非充分灌溉和水稻“薄、浅、湿、晒”控制灌溉。要积极研发具有中国特色、适合国情、质优价廉的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推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装备的综合集成和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第六,着眼提升保障能力,在加快薄弱环节建设上下功夫。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必须抓住薄弱环节,集中力量加以突破。要围绕保障防洪安全加快江河治理,突出抓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十二五”时期基本消除影响防洪安全的突出隐患。要围绕保障供水安全建设水源工程,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中型水库、西南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村镇和城市应急备用水源,让人民群众早日喝上足量、清洁、安全、卫生的放心水,全面提高应对特大干旱、持续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能力。要围绕保障生态安全推进生态建设,加强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治,全面开展坡耕地综合整治,积极推进水生态修复,大力发展农村水电,维持良好的水生态环境。 第七,优化水资源配置,在推进河湖水系连通上下功夫。实施河湖水系连通是提高水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途径。要加快推进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及配套工程建设,继续开展南水北调东中线二期和西线工程前期论证,构建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宏观配置格局。要尊重河湖自然循环和演变规律,全面考虑水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通过建设水库、闸坝、泵站、渠道等必要的水工程,构建引排顺畅、蓄泄得当、丰枯调剂、多源互补、调控自如的江河湖库水网体系。要针对东部地区经济发达、河网密布、水环境压力大等情况,加快骨干工程建设,维系河网水系畅通,率先构建现代化水网体系。要针对中部地区水系复杂、河道淤堵、循环不畅等问题,积极实施清淤疏浚,新建必要的人工通道,增强河湖连通性,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要针对西部地区缺水严重、生态脆弱、人水矛盾尖锐等问题,在科学论证、充分比选的基础上,合理兴建必要的调水工程,缓解当地发展受制于水的状况。要针对东北地区水资源分布不均、水质污染、湿地萎缩等问题,开源节流并举,在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河湖连通工程建设,恢复扩大湖泊湿地水源涵养空间,保障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第八,严格水资源管理,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上下功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提升到相同的高度,最近,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明确提出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及分阶段目标,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出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狠抓落实,抓紧确立“三条红线”,严格实行“四项制度”,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严格实行用水总量控制,抓紧完成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制定,把好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关口,实行地下水取水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度,确保到2015年全国用水总量控制在6350亿立方米以内,2020年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要严格用水效率控制,修订区域用水定额,推行节水强制标准,强化用水计划管理,实施重点用水监控,确保到2015年全国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30%以上,农田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到202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要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依法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意见,严格入河排污口和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力争到2015年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60%以上,到2020年提高到80%以上。要抓紧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加强水质水量监测能力建设,做到主要控制指标可监测、可评价、可考核,充分发挥红线的约束作用。 第九,加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在构建良性机制上下功夫。当前,大规模水利建设全面展开,大量项目同步实施,多条战线齐头并进,建好、管好、用好水利工程,是对水利部门的重大考验。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进一步完善项目法人、招标投标、施工监理、质量监控、资金使用、合同管理等各项制度,对中小型公益性水利工程积极推行集中组建项目法人、设计施工总承包、分类打捆招标、集中采购原材料等行之有效的建管模式,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监督检查常抓不懈、质量责任终身追究。要充分发挥监察部、水利部联合监督检查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深化水利建设领域专项治理工作。要坚持建管并重,积极推行“先建机制、再建工程”,不断探索水利工程分级管理、分类管理、专业管理、集中管理、群众管理的模式和途径,加快建立权责明确、精简高效、制度完善、管理科学的工程运行机制。从2011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县属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给予适当补助,这项政策来之不易,要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加强监督检查和审计稽察,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效益。各地也要抓紧建立省级财政补助机制,对省内贫困县市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经费予以补助。 第十,强化行业能力建设,在夯实水利发展基础上下功夫。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必须做好强基固本工作。要以乡镇或小流域为单元设立基层水利站,按规定落实人员和经费,加大对防汛专业抢险队、抗旱服务队、水利科技推广、灌溉试验站等专业化服务队伍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积极探索建立村组水管员制度,力争到2013年底,初步建立起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要针对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水利建设任务异常繁重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国家、流域机构和地方水利部门稽查监督管理机构、能力和队伍建设,全面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四个安全”。要适应民生水利快速发展的形势和需要,尽快制订出台当前急需的技术标准,抓紧修订不适应工作需要的规程规范。要着力强化水利科技创新和成果推广转化,不断加强水文站网体系和监测能力建设,进一步提升水利科技含量和技术装备水平,加快推进水利信息化。要全面实施《全国水利人才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水利干部职工队伍,为水利跨越发展提供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四、扎实做好2012年水利工作,全力谱写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是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十分关键的一年。当前,水利建设点多线长面广,水利管理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人民群众寄予殷切期望,社会各界给予广泛关注,水利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责任大,正处于负重前行的关键阶段。回良玉副总理特别叮嘱我们,做好今年的水利工作,要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兴水惠民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巩固和发展大干水利的良好势头;就是要保持水利投入的稳定增长,防止出现大的波动和反复;就是要保持防汛抗旱减灾工作的有力有序,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是要保持农田水利建设的力度不断加大,促进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就是要保持大规模水利建设的顺利实施,切实管好资金、建好工程、确保质量。进,就是要抓住和用好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力争在细化实化量化配套政策上推出新举措,在加快水利薄弱环节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上迈出新步伐,在创新水利体制机制上实现新突破,在发展民生水利上再创新佳绩。 第一,全力做好防汛抗旱减灾工作。全面落实防汛抗旱行政首长负责制,及时对新上岗的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进行培训,认真做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加强水文气象预报和监测预警,及时启动应急响应,科学调度水利工程,突出抓好重要堤防、水库、水电站和在建水利工程安全度汛,着力加强台风和山洪灾害防御,认真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和北方河流防凌汛工作。抓紧实施全国抗旱规划,积极兴修小型蓄、引、提工程,有计划地增打一批抗旱机电井,加快建设抗旱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健全旱情监测预警站网和抗旱服务组织体系,加强抗旱水源管理和统一调配,组织实施向北京应急供水、江河枯水期水量统一调度。 第二,加快实施“三位一体”建设规划。全面落实全国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任务,确保汛前完成规划内5400座小(1)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年底前全面完成规划任务;加快实施小(2)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基本完成近期规划确定的2209条重点中小河流重要河段治理任务;确保汛前完成2010年和2011年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任务。实施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加快海堤达标建设和水毁灾毁水利工程修复。 第三,着力强化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解决6000万农村居民和8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30—40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突出做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涉及的666处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在有条件的地方新建一批灌区。加快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范围,尽快覆盖农牧业大县。集中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全面开展东北四省区节水增粮行动,抓好牧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建设,力争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000万亩以上。加大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力度,确保投资增量、机械台套、主要效益等指标好于往年。加强农村水能资源管理,积极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和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任务,新增农村水电装机300万千瓦。大力开展农村水系治理、河道清淤疏浚、塘堰清淤扩挖、山丘区山塘整治等农村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沟通水系,改善水质,恢复功能,建设良好的农村水生态环境。 第四,加快重点枢纽和水源工程建设。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确定重点水利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总体布局和实施重点。加快淮河入江水道整治、太湖走马塘拓浚延伸、洞庭湖蓄洪垸围堤加固等江湖治理工程建设步伐,抓紧建设四川亭子口、河南河口村、江西峡江、云南小中甸、贵州黔中、吉林哈达山、西藏旁多等骨干工程,积极推进牛栏江滇池补水等调水工程建设。扎实做好珠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黄河古贤、引汉济渭、滇中引水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全面实施大中型水库、西南重点水源工程建设规划,着力解决好西南等地区工程性缺水问题。 第五,深入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大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坡耕地综合整治步伐,积极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力争启动实施革命老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万平方公里,完成坡改梯面积300万亩。强化水土流失监控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加大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的生态自然修复和保护力度。加快实施敦煌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生态保护规划,全面完成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建设任务,继续推进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建立水利风景区动态监管和退出机制,不断提升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水平。 第六,切实加强水资源红线管理。召开全国水资源工作会议,对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进行全面部署。着力抓好“三条红线”分流域、分省区指标分解确认。力争完成25条跨省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工作。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开展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和复核,明确地下水限采和禁采范围。抓紧修订用水定额指标体系,建立重点用水单位监控名录,严格用水计划管理。落实《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加快核定水域纳污能力,提出分阶段限排意见,强化水功能区监测和入河排污口监管,搞好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出台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办法。 第七,不断提升水利社会管理能力。进一步加大依法治水管水力度,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南水北调供用水管理条例的审查修改工作,积极推进节约用水条例等水法规立法进程。不断强化水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推进水利综合执法,加强河道管理,严厉查处违法侵占、围垦河湖行为,保持对非法采砂的高压严打态势。完成第六轮行政审批项目集中清理工作,做好行政复议和水事矛盾纠纷预防调处。进一步加强水利政策研究和管理,深入开展水利改革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尽快完成七大流域综合规划、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等规划的报批,抓好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规划、灌溉发展总体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土保持规划等规划的编制工作。完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信息公开和诚信体系,稳步推进水利建设项目按属地原则进入有形市场交易,着力强化市县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建立全国水利工程安全监督工作数据库,进一步加大安全监管和隐患排查治理力度,严防伤亡事故特别是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大水利工程稽察力度,强化整改落实。积极推进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扎实做好水利信访维稳工作。 第八,积极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扎实做好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试点工作,尽快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的综合协调、技术指导、行政执法和监督检查作用,大力推进城乡水务一体化。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大公益性水利工程管护经费补助力度,用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明确所有权和使用权,落实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狠抓基层水利站机构、职能、编制、人员和经费落实工作,统筹推进基层抗旱服务队和防汛机动抢险队建设,加大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建立农业灌溉成本合理分担机制,推进农业灌溉定额管理和计量收费,稳步推进城市工业、服务业和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改革。 第九,扎实做好各项水利基础工作。完成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工作,推进普查成果的转化应用。加强水文行业管理和基础工作,加快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建设,实施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二期、国家水资源管理系统等信息化项目建设。推进国家级创新基地建设,打造流域科技创新中心,抓好地方水利科研中心和科技试验站建设,加强重点实验室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能力建设与绩效评估。认真做好水利重大科技项目的立项组织和科研攻关,加快科研成果推广运用。巩固完善水利双边定期交流机制,积极参加第六届世界水论坛、国际灌排会议等重要国际水事活动,筹备举办第五届黄河国际论坛,进一步做好国际河流涉外工作。 第十,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和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加强水利社团建设。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全面完成水利惩防体系建设五年规划任务,积极推进水利廉政风险防控管理。坚持预算执行进度和资金绩效两手抓,强化预算执行工作,加强水利资金和资产的监督管理。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后勤保障等工作。加大水利新闻宣传工作力度,营造治水兴水的良好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深化水利系统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推进水文化繁荣发展。深入开展水利系统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 同志们,水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民生、惠及子孙的伟业,我们肩负的使命光荣而艰巨。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
陈雷在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水科院 日期:2012/2/3 9:46:42 人气: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