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精神文明
精神文明

“打造文化高地,让中原更加出彩”座谈会综述

作者:水科院 日期:2017/3/31 10:02:33 人气:29

        围绕“打造全国重要文化高地,让中原更加出彩”这一主题,从2016年底到今年3月中旬,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先后召开四次座谈会,来自全省社科理论界、省辖市、高校、省直单位的领导、专家学者共50余人参加座谈。座谈会形成了一些关于打造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战略意义、内涵、目标和路径等方面的理论成果。

  我省文化建设的现实优势和突出问题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发展,我省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具有诸多十分鲜明的优势:中原文化资源优势。中原文化资源丰富、积淀深厚,是我省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战略性资源。区位交通优势。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河南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能够为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提供不竭动力。人口大省的创造主体优势。河南拥有一亿人口,文化创造活力巨大,文化消费需求旺盛,市场广阔,是我省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基础性资源。“高含金量”的战略叠加优势。当前,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区五大国家战略叠加,为我省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提供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专家学者们认为,虽然我省是有影响的文化大省,但还不是文化强省。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先进省市相比,我省存在着产业规模小、产业布局有待完善、行业结构不均衡、品牌培育力度不够、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在文化事业方面,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人均文化事业费支出比较低,历史欠账较多,尚未完全形成普惠性、保基本、均等化、可持续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我省人均收入水平比较低,直接影响文化消费增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打造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基本内涵和目标任务

  一些专家提出,所谓高地,无外乎一个“势”字。打造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应当追求一种“势”,即我省相对于其他省市的鲜明特色和独特优势。依照省十次党代会精神,其内涵应当集中体现为构建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高地、打造精神文明建设高地、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高地三个层面。这也是打造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三条主线。当前,我省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高地、精神文明建设高地建设成效已经颇为显著,相比之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高地建设相对滞后。

  省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四项指标体系,有学者认为,四项体系可以理解为实现“六大新突破”。即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新突破;加快构建优秀文化文艺作品生产与推广体系,实现文艺由“高原”向“高峰”攀登新突破;加快构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体系,实现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新突破;加快构建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实现文化产业提质增速新突破;加快构建文化市场体系,实现文化市场繁荣发展新突破;加快构建文化合作交流体系,实现中原文化走出去新突破。

  加快构筑全国重要文化高地的主要路径

  有学者提出,思想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高地”不在物理意义之高,而在于其气质、品质和精神之高,尤其在于其创意、创造之高。在信息网络化时代,我们应积极转变思想观念,丰富“互联网+文化”概念,构建“互联网+文化”产业新格局,加大力度培育新型业态,引导文化建设向高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跨领域、跨行业、跨产业加快推进文化高地建设。

  有专家认为,只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民群众基本需求为根本,加快转变文化发展方式,提升文化产品质量,提升文化服务效率,增强文化工作运筹能力,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文化发展瓶颈。尤其作为我省文化高地建设重要支撑的文化产业,要成为支柱性产业,未来五年其增长比例至少每年要达到15%以上,这就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通过科技创新加文化创新,推动其顺利转型升级,提质增速。

  有观点称,构筑全国重要的文化高地,加快推动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当前,要充分根据文化高地建设的内在要求,加大高层次文化领军人才的开发、引进和培养力度,着力打造一批在理论、新闻、出版、文艺、经营管理等各文化门类有影响力的名家大师和领军人物,培养一批掌握现代传媒技术、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创新型、国际化人才。(王承哲孟轲)

(来源:河南文明网)